地藏经真言网
标题

成唯识论(第六卷)

来源:地藏经真言网作者:时间:2019-06-26 02:37:44
已说遍行别境二位。善位心所。其相云何。颂曰。◎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论曰。唯善心俱。名善心所。谓信惭等。定有十一。云何为信。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然信差别。略有三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三宝真净德中。

成唯识论(第六卷)

第六卷 成唯识论

已说遍行别境二位。善位心所。其相云何。颂曰。

◎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

论曰。唯善心俱。名善心所。谓信惭等。定有十一。

云何为信。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然信差别。略有三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三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三信有能。谓于一切世出世善。深信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故。由斯对治不信彼心。爱乐证修世出世善。忍谓胜解。此即信因。乐欲谓欲。即是信果。确陈此信自相是何。岂不适言心净为性。此犹未了彼心净言。若净即心。应非心所。若令心净。惭等何别。心俱净法。为难亦然。此性澄清。能净心等。以心胜故。立心净名。如水清珠。能清浊水。惭等虽善。非净为相。此净为相。无滥彼失。又诸染法。各别有相。唯有不信。自相浑浊。复能浑浊余心所所。如极秽物。自秽秽他。信正翻彼。故净为相。有说信者爱乐为相。应通三性。体应即欲。又应苦集非信所缘。有执信者随顺为相。应通三性。即胜解欲。若印顺者即胜解故。若乐顺者即是欲故。离彼二体。无顺相故。由此应知心净是信。

云何为惭。依自法力。崇重贤善为性。对治无惭。止息恶行为业。谓依自法尊贵增上。崇重贤善。羞耻过恶。对治无惭。息诸恶行。

云何为愧。依世间力。轻拒暴恶为性。对治无愧。止息恶行为业。谓依世间诃厌增上。轻拒暴恶。羞耻过罪。对治无愧。息诸恶业。羞耻过恶。是二通相。故诸圣教假说为体。若执羞耻为二别相。应惭与愧体无差别。则此二法定不相应。非受想等有此义故。若待自他立二别者。应非实有。便违圣教。若许惭愧实而别起。复违论说十遍善心。崇重轻拒若二别相。所缘有异。应不俱生。二失既同。何乃偏责。谁言二法所缘有异。不尔。如何善心起时。随缘何境。皆有崇重善。及轻拒恶义。故惭与愧俱遍善心。所缘无别。岂不我说亦有此义。汝执惭愧自相既同。何理能遮前所设难。然圣教说顾自他者。自法名自。世间名他。或即此中崇拒善恶。于己益损名自他故。

无贪等者。等无瞋痴。此三名根。生善胜故。三不善根。近对治故。云何无贪。于有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著。作善为业。云何无瞋。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瞋恚。作善为业。善心起时。随缘何境。皆于有等无著无恚。观有等立。非要缘彼。如前惭愧。观善恶立。故此二种俱遍善心。云何无痴。于诸理事明解为性。对治愚痴。作善为业。有义无痴。即慧为性。集论说此。报教证智。决择为体。生得闻思修所生慧。如次皆是决择性故。此虽即慧。为显善品。有胜功能。如烦恼见。故复别说。有义无痴。非即是慧。别有自性。正对无明。如无贪瞋。善根摄故。论说大悲。无瞋痴摄。非根摄故。若彼无痴以慧为性。大悲如力等。应慧等根摄。又若无痴无别自性。如不害等。应非实物。便违论说。十一善中。三世俗有。余皆是实。然集论说慧为体者。举彼因果。显此自性。如以忍乐。表信自体。理必应尔。以贪瞋痴六识相应。正烦恼摄。起恶胜故。立不善根。断彼必由通别对治。通唯善慧。别即三根。由此无痴必应别有。

勤谓精进。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悍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业。勇表胜进。简诸染法。悍表精纯。简净无记。即显精进唯善性摄。此相差别。略有五种。所谓被甲。加行。无下。无退。无足。即经所说有势。有勤。有勇。坚猛。不舍善轭。如次应知。此五别者。谓初发心。自分胜进。自分行中三品别故。或初发心。长时无间。殷重无余修差别故。或资粮等。五道别故。二乘究竟道。欣大菩提故。诸佛究竟道。乐利乐他故。或二加行无间解脱胜进别故。

安谓轻安。远离粗重。调畅身心。堪任为性。对治沈。转依为业。谓此伏除能障定法。令所依止转安适故。

不放逸者。精进三根。于所断修。防修为性。对治放逸。成满一切世出世间善事为业。谓即四法。于断修事。皆能防修。名不放逸。非别有体。无异相故。于防恶事。修善事中。离四功能。无别用故。虽信惭等亦有此能。而方彼四。势用微劣。非根遍策。故非此依。岂不防修是此相用。防修何异精进三根。彼要待此方有作用。此应复待余。便有无穷失。勤唯遍策。根但为依。如何说彼有防修用。汝防修用。其相云何。若普依持。即无贪等。若遍策录。不异精进。止恶进善。即总四法。令不散乱。应是等持。令同取境。与触何别。令不忘失。即应是念。如是推寻不放逸用。离无贪等竟不可得。故不放逸定无别体。

成唯识论(第六卷)

云何行舍。精进三根。令心平等正直无功用住为性。对治掉举。静住为业。谓即四法。令心远离掉举等障。静住名舍。平等正直无功用住。初中后位辩舍差别。由不放逸。先除杂染。舍复令心寂静而住。此无别体。如不放逸。离彼四法无相用故。能令寂静。即四法故。所令寂静。即心等故。

云何不害。于诸有情不为损恼。无瞋为性。能对治害。悲愍为业。谓即无瞋。于有情所不为损恼。假名不害。无瞋翻对断物命瞋。不害正违损恼物害。无瞋与乐。不害拔苦。是谓此二粗相差别。理实无瞋实有自体。不害依彼一分假立。为显慈悲二相别故。利乐有情彼二胜故。有说不害。非即无瞋。别有自体。谓贤善性。此相云何。谓不损恼。无瞋亦尔。宁别有性。谓于有情不为损恼。慈悲贤善。是无瞋故。

及显十一义别心所。谓欣厌等善心所法。虽义有别。说种种名。而体无异。故不别立。欣谓欲俱。无瞋一分。于所欣境不憎恚故。不忿恨恼嫉等亦然。随应正翻瞋一分故。厌谓慧俱。无贪一分。于所厌境不染著故。不悭憍等。当知亦然。随应正翻贪一分故。不覆诳谄。无贪痴一分。随应正翻贪痴一分故。有义不覆。唯无痴一分。无处说覆亦贪一分故。有义不慢。信一分摄。谓若信彼。不慢彼故。有义不慢。舍一分摄。心平等者不高慢故。有义不慢。惭一分摄。若崇重彼。不慢彼故。有义不疑。即信所摄。谓若信彼。无犹豫故。有义不疑。即正胜解。以决定者无犹豫故。有义不疑。即正慧摄。以正见者无犹豫故。不散乱体。即正定摄。正见正知。俱善慧摄。不忘念者。即是正念。悔眠寻伺。通染不染。如触欲等。无别翻对。何缘诸染所翻善中。有别建立。有不尔者。相用别者。便别立之。余善不然。故不应责。又诸染法遍六识者。胜故翻之。别立善法。慢等忿等。唯意识俱。害虽亦然。而数现起。损恼他故。障无上乘胜因悲故。为了知彼增上过失。翻立不害。失念散乱及不正知。翻入别境。善中不说。染净相翻。净宁少染。净胜染劣。少敌多故。又解理通。说多同体。迷情事局。随相分多。故于染净不应齐责。

此十一法。三是假有。谓不放逸。舍。及不害。义如前说。余八实有相用别故。有义十一。四遍善心。精进三根遍善品故。余七不定。推寻事理未决定时。不生信故。惭愧同类。依处各别。随起一时。第二无故。要世间道断烦恼时。有轻安故。不放逸舍。无漏道时。方得起故。悲愍有情时。乃有不害故。论说十一。六位中起。谓决定位。有信相应。止息染时。有惭愧起。顾自他故。于善品位。有精进三根。世间道时。有轻安起。于出世道。有舍不放逸摄众生时。有不害故。有义彼说未为应理。推寻事理未决定心。信若不生。应非是善。如染心等。无净信故。惭愧类异。依别境同。俱遍善心。前已说故。若出世道轻安不生。应此觉支非无漏故。若世间道无舍不放逸。应非寂静防恶修善故。又应不伏掉放逸故。有漏善心既具四法。如出世道应有二故。善心起时皆不损物。违能损法有不害故。论说六位起十一者。依彼彼增。作此此说。故彼所说定非应理。应说信等十一法中。十遍善心。轻安不遍。要在定位。方有轻安。调畅身心。余位无故。决择分说。十善心所。定不定地。皆遍善心。定地心中增轻安故。有义定加行。亦得定地名。彼亦微有调畅义故。由斯欲界亦有轻安。不尔。便违本地分说。信等十一。通一切地。有义轻安唯在定有。由定滋养。有调畅故。论说欲界诸心心所。由阙轻安。名不定地。说一切地有十一者。通有寻伺等三地皆有故。此十一种。前已具说。第七八识。随位有无。第六识中。定位皆具。若非定位。唯阙轻安。有义五识。唯有十种。自性散动。无轻安故。有义五识。亦有轻安。定所引善者。亦有调畅故。成所作智俱。必有轻安故。此善十一。何受相应。十。五相应。一。除忧苦。有逼迫受。无调畅故。此与别境皆得相应。信等欲等不相违故。十一唯善。轻安非欲。余通三界。皆学等三。非见所断。瑜伽论说。信等六根。唯修所断。非见所断。余门分别。如理应思。

如是已说善位心所。烦恼心所。其相云何。颂曰。

◎烦恼谓贪瞋◎痴慢疑恶见

论曰。此贪等六。性是根本烦恼摄故。得烦恼名。

云何为贪。于有有具染著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谓由爱力取蕴生故。

云何为瞋。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瞋。不安隐性。恶行所依为业。谓瞋必令身心热恼。起诸恶业不善性故。

云何为痴。于诸理事迷闇为性。能障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谓由无明起疑邪见。贪等烦恼随烦恼业。能招后生杂染法故。

云何为慢。恃己于他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苦为业。谓苦有慢。于德有德。心不谦下。由此生死轮转无穷。受诸苦故。此慢差别。有七九种。谓于三品我德处生。一切皆通见修所断。圣位我慢既得现行。慢类由斯起亦无失。

云何为疑。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品为业。谓犹豫者善不生故。有义此疑以慧为体。犹豫简择。说为疑故。毗助末底是疑义故。末底般若义无异故。有义此疑别有自体。令慧不决。非即慧故。瑜伽论说。六烦恼中。见世俗有。即慧分故。余是实有。别有性故。毗助末底。执慧为疑。毗助若南。智应为识。界由助力。义便转变。是故此疑非慧为体。

云何恶见。于诸谛理。颠倒推度。染慧为性。能障善见。招苦为业。谓恶见者多受苦故。此见行相。差别有五。一萨迦耶见。谓于五取蕴执我我所。一切见趣所依为业。此见差别。有二十句。六十五等。分别起摄。二边执见。谓即于彼随执断常。障处中行出离为业。此见差别。诸见趣中。有执前际四遍常论。一分常论。及计后际有想十六。无想俱非。各有八论。七断灭论等。分别趣摄。三邪见。谓谤因果作用实事。及非四见诸余邪执。如增上缘。名义遍故。此见差别。诸见趣中。有执前际二无因论。四有边等。不死矫乱。及计后际五现涅槃。或计自在。世主释梵。及余物类。常恒不易。或计自在等。是一切物因。或有横计诸邪解脱。或有妄执非道为道。诸如是等。皆邪见摄。四见取。谓于诸见。及所依蕴。执为最胜。能得清净。一切斗诤所依为业。五戒禁取。谓于随顺诸见戒禁。及所依蕴。执为最胜。能得清净。无利勤苦所依为业。然有处说。执为最胜名为见取。执能得净名戒取者。是影略说。或随转门。不尔如何非灭计灭。非道计道。说为邪见。非二取摄。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虚为实,以实为虚 以虚为实,以实为虚

以虚为实,以实为虚成语名称以虚为实,以实为虚成...

以莛撞钟 以莛撞钟

以莛撞钟成语名称以莛撞钟成语拼音yǐ tíng zhuàng zh...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成语名称以血偿血成语拼音yǐ xuè cháng xuè...

以蠡测海 以蠡测海

以蠡测海成语名称以蠡测海成语拼音yǐ lí cè hǎi成语...

以血洗血 以血洗血

以血洗血...

最新文章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悬衡而...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哉,秋之为气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先秦宋...

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 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

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古...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共天涯秋黯,朱桥锁深巷 情共天涯秋黯,朱桥锁深巷

情共天涯秋黯,朱桥锁深巷。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 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

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患生于...

手机版 网站地图